新规对交易时间作出重大调整,公开竞价分早盘(9:30-11:30)和午盘(13:00-15:00),协议转让限定在9:30-12:00集中完成,午休时段暂停大额交易。交易机构保留延长或缩短交易时段的权限,遇系统故障等突发情况可启动牌机制。同步明确法定节假日休市安排,要求交易主体提前5个工作日关注交易所公告。市场
北京绿色交易所公告显示,2022年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试行规则及配套细则将于2025年5月1日同步废止。新规强化信息披露管理,要求每个交易日公布实时行情数据,明确内幕信息范围及使用禁令。特别规定技术服务机构人员不得参与交易,建立交易数据追溯机制,电子凭证可作为法律依据。对因不可抗力导致的交易
北京绿色交易所近日正式发布《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和结算规则》,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施行。新规确立"基准价±10%"的公开竞价涨跌幅机制,首次引入协议转让单笔万吨级大额交易模式,并新增有偿竞价交易方式。交易时段调整为公开竞价9:30-15:00分段进行,协议转让限定午前完成。值得注意的是,新规强化风
北京绿色交易所于2025年4月11日发布《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和结算规则》,旨在规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维护交易主体权益及市场秩序。规则明确交易主体包括重点碳排放单位及自愿参与单位,交易产品涵盖北京市碳排放配额(BEA)、自愿减排量(BCER)等,交易方式包括公开竞价、协议转让及有偿竞价,并设定涨
重点排放单位若在2024年度新增生产设施,可依据《北京市重点碳排放单位配额核定方案》(附件3)申请配额调整。需在2025年5月31日前通过管理平台提交:①新增设施立项批复文件;②环评验收报告;③能源消费计量台账;④生产工艺流程图及产能证明。市生态环境局将按行业基准值法核算新增配额,对涉及产能
北京市建立核查质量动态评价体系,对核查机构实行分级管理。市生态环境局对核查结果与检查数据差异超过1000吨或10%的机构进行书面警示,连续两年被警示的机构将移出推荐名单。核查机构须严格遵循《碳排放核查技术规程》(DB11/T 2323-2024),重点核查能源消耗活动水平数据、排放因子选取合理性。企业
北京市构建“三位一体”技术支撑网络:①专家智库(涵盖碳核算、能源审计等8个领域,提供在线问答服务);②标准化工具包(开放碳排放计算模型、数据质量控制模板下载);③远程诊断平台(通过AI分析企业数据波动规律)。重点服务包括:每年3月组织核查机构与企业对接会、开发碳资产管理模拟系统(支持
企业需根据附件1要求编制数据质量控制方案,包含五大模块:①能源计量器具台账及校准记录(精确到设备级);②活动水平数据采集流程(如自动化采集系统截图);③排放因子选取依据(附最新检测报告);④数据交叉验证方法(如能源平衡表、财务数据比对);⑤内部审计机制(每季度自查报告模板)。重点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创新建立核查机构质量评价体系,对重点排放单位核查数据实施动态监管。新规明确,若核查结果与监管部门检查数据差异超过1000吨或10%,将对核查机构进行书面提醒并记入信用档案。核查工作须严格按DB11/T 2323-2024标准执行,重点单位可于5月31日前申请新增设施配额调整。市局将组织专家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近日发布2025年碳排放管理细则,明确将859家重点排放单位纳入配额清缴范围。依据京环发〔2024〕12号文件,1-858号及指定编号单位须在2025年4月30日前提交碳排放报告,5月31日前完成核查报告,10月31日完成配额清缴。新规延续20%配额盈亏熔断机制,8月31日前完成免费配额核发,并建立核
北京市建立市-区两级碳排放监管体系,明确对违规企业实施"报告核查+配额清缴+信用惩戒"组合处罚。新规要求各区生态环境部门在报告提交后30日内完成检查,对逾期未报、数据造假等行为依法查处。重点排放单位若未在10月31日前完成清缴,管理平台将自动划转账户内配额及CCER等抵销产品。市局将每季度开展
北京市正式发布碳普惠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企业开发的碳减排项目经审核签发后,可用于重点排放单位的碳排放抵销。根据附件4要求,项目须符合已备案的10类方法学,涵盖新能源、林业碳汇等领域。重点单位使用抵销产品需在2025年9月30日前提交申请,抵销比例不得超过应清缴配额的5%。生态环境局同步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