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正式发布碳普惠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企业开发的碳减排项目经审核签发后,可用于重点排放单位的碳排放抵销。根据附件4要求,项目须符合已备案的10类方法学,涵盖新能源、林业碳汇等领域。重点单位使用抵销产品需在2025年9月30日前提交申请,抵销比例不得超过应清缴配额的5%。生态环境局同步开通
北京绿色交易所企业碳账户系统实现重大突破,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碳排放数据存证链,覆盖全市2000家重点控排企业。系统整合物联网监测数据与人工填报信息,自动校验误差率低于0.5%,较传统核查方式效率提升60%。配套推出的"碳征信报告2.0"纳入央行征信体系,企业凭AAA评级可获最高1.2倍贷款额度。试点显
5月9日,北京市住建委发布《2025年北京市住房发展年度计划》,明确了持续推进房地产市场回稳向好、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有效发挥住房公积金作用等八项重点任务。其中在有效发挥住房公积金作用方面提出,加大购买绿色建筑和多子女家庭购房贷款支持力度,做好人才住房保障服务。
北京市建立市-区两级碳排放监管体系,明确对违规企业实施"报告核查+配额清缴+信用惩戒"组合处罚。新规要求各区生态环境部门在报告提交后30日内完成检查,对逾期未报、数据造假等行为依法查处。重点排放单位若未在10月31日前完成清缴,管理平台将自动划转账户内配额及CCER等抵销产品。市局将每季度开展
根据京环发〔2024〕12号文件,北京市碳排放管理单位分为配额清缴单位和普通报告单位两类。其中1-858号及指定的859、862、867、868、871号共863家单位被列为配额清缴单位,需在2025年5月31日前完成碳排放报告、核查报告提交及配额清缴。其余单位则被列为普通报告单位,仅需按时提交年度碳排放报告。两类
北京市配额有偿发放采用“不定期竞价”模式,重点面向年度配额缺口超过20%的企业开放。企业需提前在管理平台提交参与申请,并通过银行开设碳交易专用账户。竞买流程包括:①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招标公告(明确发放总量、底价及时间);②企业提交保证金(底价的20%);③线上竞价(价高者得,最高限价为上
构建三级监管体系:市级部门统筹政策完善和监督检查,区级部门负责日常监管和执法,管理平台提供信息化支持。实施"月查+年审"制度,重点单位月度数据需在提交后10日内完成核验。建立专业技术支撑团队,定期组织政策培训和业务指导。对违规单位采取阶梯式处罚,从系统自动收缴配额到依法追责。同时鼓励
2025年4月28日,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事务中心发布《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注册登记管理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该规则旨在规范碳排放配额和碳减排量的注册登记活动,明确注登机构职责,要求重点碳排放单位、碳普惠项目开发方及自愿交易单位开立唯一登记账户,并细化账户管理、信息变更、注销等
为深入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根据《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4年行动计划》(京政办发〔2024〕4号)《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规划》《北京
融合光伏、储能、有序充电桩、交直流互济微电网等多种新型电力系统相关技术,从“源、网、荷、储”四个维度改善村庄用能结构和效率,引导村民和游客选择绿色用能方式
企业建立低碳运营管理体系,建成7000平米光伏设施,持续开展节能改造、余热利用,建成能碳平台精细化管理能耗及碳排放,2023年碳排放总量比2020年下降超过1
制定园区《会展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支持活动主办方减少活动碳排放。广泛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系统,光伏发电设施发电年减排二氧化碳7000余吨。园区内多个酒店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水平。应用智能电网、生态浮岛、膜生物反应器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