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北京市首次发布《北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系统展示北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举措和成效,为超大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北京实践”,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新进程。经过2020—2024年实地调查,生态系统多样性方面,北京市共记录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类型151个,建立5类79处自然保护地
北京市碳市场启动配额预发机制,连续合规的重点排放单位可提前获取年度70%基准配额。根据附件2规定,2023年度完成履约的既有企业,2024年预发配额=2023核定配额×70%。新增企业(首年纳入)不享受预发,首年配额直接等于经核查的实际排放量。在年度核发阶段,预发配额低于最终核定值的予以补发,高于核
根据《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风险控制管理办法》,协议转让交易实行差异化涨跌幅限制,单日价格波动幅度为当日基准价的±30%,较公开竞价交易的±10%限制更为宽松。交易机构保留动态调整权限,当出现连续涨跌停或市场风险显著变化时,可经市生态环境部门同意后调整限制比例。价格异常波动触发机制明确
根据《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风险控制管理办法》,交易主体持仓量达到交易所规定限额时,须提交加盖公章的大户报告表、资金来源说明及当日结算单据等材料。报告材料需附具真实性承诺书,重点核查配额来源与资金合法性。交易机构对逾期未报或虚报行为,可采取限制交易、扣除诚信保证金等措施,并向市生
北京市碳普惠项目全面推行区块链存证技术,要求项目开发方将注册、监测、核证全流程数据上链。某油改电项目10万条出行记录生成SHA-256哈希值,实时写入长安链,数据篡改风险降至0.003%。文件规定监测设备需支持国密SM2/SM3算法,未上链数据仅按70%有效性核算。核查机构通过跨链协议比对多个平台数据,
北京市通过完善碳市场机制激发企业减排创新活力,典型案例华能北京热电建成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在余热锅炉后增设板式换热器,实现年减排量超3万吨。2023年全市重点排放单位累计盈余配额55万吨,其中发电行业通过清洁能源替代和技术改造贡献显著。新管理办法明确将供热效率提升、绿电消纳等指标纳入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最新数据显示,本地碳市场已顺利完成第11个履约周期,850余家重点排放单位全部完成2024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2024年交易总量达367万吨,成交额突破3.71亿元,配额线上均价攀升至111元/吨,位居全国7大试点碳市场之首。碳价持续攀升有效激发企业减排动力,重点排放单位2023年排放总量同
京津冀三地联合发布《碳普惠项目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 低碳出行》,这是全国首个区域性低碳出行核算标准,标志着跨区域碳普惠体系迈出关键一步。北京市计划2025年深化碳普惠机制应用,重点拓展可再生能源消纳、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等场景。通过将公众骑行、步行等低碳行为量化为碳积分,未来市民可兑换公
北京市在航空运输业开展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试点,要求国际航线占比30%以上的航企监测氮氧化物(NOx)及凝结尾云形成指数。某航司A380执飞北京-法兰克福航线,巡航阶段NOx排放量按ICAO标准3.2kg/分钟核算。文件规定使用CORSIA监测方法学,试点数据将用于未来配额体系扩容。核查机构通过QAR飞行
北京市将核查错误分为三级管理:A类(配额误差≥5%)需30日内重新核查并扣减50%服务费,B类(1%-5%)限期15日整改,C类(<1%)书面说明即可。某机构因误算热电厂供热量致配额误差6%,被暂停业务2个月并罚款10万元。文件要求A类错误整改报告需经3名专家评审通过,且同一机构年度累计2次A类错误将吊销资
北京市试点航空业非CO₂气体排放监测,要求国际航班占比超30%的航企按3.2kg NOx/吨航煤的标准报告。某航司年耗油10万吨,需报告NOx排放量320吨,数据通过QAR飞行包线数据核验发动机推力参数。文件规定推力设定偏差超5%的航班,按实际燃油流量重新计算排放量。试点采用CORSIA监测方法,当前数据仅用于研
该机制规定重点排放单位年度配额盈亏不得超过基准配额的20%。超额缺口部分需通过有偿配额或碳普惠抵消量补足,富余配额超出部分暂存至下年度使用。例如:某企业基准配额为100万吨,实际缺口达25万吨,则需额外购买5万吨(20%熔断线外的5万吨)。该机制通过管理平台自动监控,当企业账户配额变动触及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