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自愿参与单位需通过年度合规审查方可维持交易资格。交易机构每年一季度对自愿参与单位开展资质复核,重点核查经营状况、合规记录及碳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复核不达标单位给予3个月整改期,逾期未改善的暂停交易权限。动态调整名单每月更新,并通过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争议处理办法创设专业化调解机制,交易机构设立常设调解委员会受理四类交易纠纷。调解申请需在诉讼时效内提出,提交争议调解书及证据材料,交易所1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调解过程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引入第三方专家评估机制,重大争议可申请行业协会参与调解。经双方确认的调解意
北京市出台碳排放权交易主体信息保密管理办法,将交易主体信息划分为身份信息、通讯信息、商业信息、交易信息四大类。新规要求交易机构依法收集信息,实行最小化权限原则,工作人员访问权限严格限定工作范围。系统操作全程留痕可追溯,业务档案借阅需经交易双方或监管部门批准。对于信息泄露风险,建立
北京市发布碳交易市场异常情况应急处理预案,细化三大类九种异常情形应对措施。针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不可抗力,以及系统故障、网络攻击等技术风险,交易所可采取暂缓交收、技术性停牌等措施。新规要求重大故障24小时内解决,严重影响运行的须48小时处置完毕。异常情况处置信息需同步公告并报告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正式发布,构建多层次信息管理体系。即时行情信息包含最新价、买卖挂单等7项核心数据,通过交易系统、官网及官方公众号同步发布。新规严禁未经许可的商业化信息传播,要求第三方机构使用交易数据需书面申请,传播时必须标注来源并确保信息完整。交易所对敏感信
北京市出台碳排放权交易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对市场参与者实施分类准入。重点排放单位经生态环境部门确认可直接开户,需提交营业执照、法人证明等7项材料。自愿参与企业须满足注册登记、无重大违法记录等5项条件,并提供经营场所证明、碳管理制度文件等9类材料。新规要求交易所定期开展投资者教育,
北京绿色交易所发布碳排放权交易资金结算新规,确立"一户一账"管理体系。交易资金须存入专用结算账户,企业须关联对公账户进行资金划转,交易系统实时锁定申报资金。新规明确单日结算流程,要求交易机构按货银对付原则逐笔清算,结算结果异议需在次日开市前提出。针对结算异常情形,交易所可采取限制出
北京市近日发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风险控制管理办法,明确建立六大风险管理制度。其中,公开竞价交易涨跌幅为基准价±10%,协议转让涨跌幅放宽至±30%。重点排放单位持仓量不得超过年度配额加100万吨,自愿参与企业上限为100万吨。新规引入诚信保证金制度,要求交易主体按标准缴纳保证金,违规行为将扣除
北京市强化碳排放核查质量控制,要求核查机构实施数据溯源、交叉验证、逻辑校验三重机制。燃料消耗需比对进销存台账与生产日志,电力数据需核验电费发票与智能电表读数。某企业申报耗煤10万吨,核查发现进货记录9.8万吨,库存减少0.5万吨,差额0.7万吨按1.2倍基准值核算,增排1848吨CO₂。文件明确连续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联合金融监管部门发布《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操作指引》,允许重点排放单位将不超过年度配额50%的配额用于质押融资。根据规定,质押配额需通过全国注册登记系统冻结,金融机构按配额评估价值(取过去半年市场均价)的70%放贷。某企业质押10万吨配额,市场均价60元/吨,可获贷款420万元。
北京碳市场碳价持续领跑全国试点市场,2024年配额线上均价达111元/吨,较2013年开市时50元/吨的价格实现翻倍增长。新修订的《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创新引入有偿配额发放机制,采用"免费为主+有偿为辅"的混合模式,逐步与国际主流碳市场接轨。生态环境局专家指出,有偿配额机制不仅强化"排碳有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火力发电配额计算教学案例,某热电联产机组年供电量80万MWh、供热量40万GJ,供热比=40万/(80万×3.6)=13.89%,修正系数Fr=1-13.89%×0.6=0.9167。供电配额=80万×0.4341×0.9167=318,560吨,供热量配额=40万×0.0528=21,120吨,总配额339,680吨。文件要求企业每月上报华北电网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