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绿色交易所发布碳排放权交易资金结算新规,确立"一户一账"管理体系。交易资金须存入专用结算账户,企业须关联对公账户进行资金划转,交易系统实时锁定申报资金。新规明确单日结算流程,要求交易机构按货银对付原则逐笔清算,结算结果异议需在次日开市前提出。针对结算异常情形,交易所可采取限制出
北京市近日发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风险控制管理办法,明确建立六大风险管理制度。其中,公开竞价交易涨跌幅为基准价±10%,协议转让涨跌幅放宽至±30%。重点排放单位持仓量不得超过年度配额加100万吨,自愿参与企业上限为100万吨。新规引入诚信保证金制度,要求交易主体按标准缴纳保证金,违规行为将扣除
北京市强化碳排放核查质量控制,要求核查机构实施数据溯源、交叉验证、逻辑校验三重机制。燃料消耗需比对进销存台账与生产日志,电力数据需核验电费发票与智能电表读数。某企业申报耗煤10万吨,核查发现进货记录9.8万吨,库存减少0.5万吨,差额0.7万吨按1.2倍基准值核算,增排1848吨CO₂。文件明确连续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联合金融监管部门发布《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操作指引》,允许重点排放单位将不超过年度配额50%的配额用于质押融资。根据规定,质押配额需通过全国注册登记系统冻结,金融机构按配额评估价值(取过去半年市场均价)的70%放贷。某企业质押10万吨配额,市场均价60元/吨,可获贷款420万元。
北京碳市场碳价持续领跑全国试点市场,2024年配额线上均价达111元/吨,较2013年开市时50元/吨的价格实现翻倍增长。新修订的《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创新引入有偿配额发放机制,采用"免费为主+有偿为辅"的混合模式,逐步与国际主流碳市场接轨。生态环境局专家指出,有偿配额机制不仅强化"排碳有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火力发电配额计算教学案例,某热电联产机组年供电量80万MWh、供热量40万GJ,供热比=40万/(80万×3.6)=13.89%,修正系数Fr=1-13.89%×0.6=0.9167。供电配额=80万×0.4341×0.9167=318,560吨,供热量配额=40万×0.0528=21,120吨,总配额339,680吨。文件要求企业每月上报华北电网调度
北京市碳市场累计运行11个履约周期,形成覆盖850余家重点单位的市场化减排体系。通过"配额分配-履约清缴-市场交易"闭环管理,2024年实现3.71亿元碳交易规模,推动碳排放量连续5年下降。政策创新方面,率先建立配额有偿竞拍机制,2024年首次试点的5%有偿配额实现100%成交。跨区域合作取得突破,与津冀共
北京绿色交易所创新研发企业碳账户系统,集成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碳排放动态监测。该系统具备三大核心功能:自动核算企业碳排放数据、实时追踪减排项目效果、生成多维度绿色评价报告。目前已在京津冀地区200余家企业试点应用,帮助金融机构识别优质绿色资产。以民生银行"碳e贷"为例,通过电力数据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资金结算管理办法》规定,交易主体申报买入指令时,交易系统自动校验账户可用资金,超限申报将被系统自动拦截。成交后即时生成电子凭证并扣减相应资金,当日未成交申报在收盘后自动释放锁定。清算实行T+0货银对付制度,每日交易结束后进行逐笔全额清算,结算结果需在次日开市
依据《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交易机构保留对自愿参与单位准入条件的动态调整权限。自愿参与单位需满足五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具有完善碳管理制度等要求,申请时须提交经营场所证明、内部控制文件等九类材料。交易所定期将合格自愿单位名单报送生态环境部门备案,并抄送注
北京市电力供应企业碳排放配额核定标准出台,采用供电量(MWh)×0.0175tCO2/MWh基准值计算。根据附件2,电网企业需区分输配电损耗与偷漏电损失,仅核准实际供电量数据。以年供电量500万MWh为例,基准配额为8.75万吨CO2。文件要求建立智能电表监测体系,分布式电源上网电量按实际消纳比例扣减。核查时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细化绿电碳排放核减规则,企业通过直购电市场购买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需同时提供"绿色电力消费凭证"和"结算凭证"方可申请核减。根据附件4要求,绿电使用须具体对应到生产设施,未注明用途的视为无效。以某数据中心年购绿电5000万度为例,凭国网新能源交易凭证可核减外购电力排放量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