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例》在3月26日上午由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这一条例将从今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北京市将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强化可再生能源供热供冷和生物质能、氢能的推广应用。
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推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发展,北京绿色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正式推出“碳中和仪式”业务。该业务旨在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践行碳中和行动,扩大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消纳途径,提升参与人的社会影响力和信誉度。申请企业需具备北交所参与人资格,全部
申请注销服务参与人资格的,已交纳的年费不予退还。对于申请注销资格的服务参与人,经核实其在绿色交易所开展活动无违法违规情形的,保证金予以原额无息退还。其他类参与人申请注销参与人资格的需按照相关业务规则
3月16日消息,副中心“十四五”期间已设立5家绿色支行、引入多个绿色基金,规模超百亿的绿色基础设施投资基金落地。计划“十五五”时期吸引更多专业机构,打造绿色金融示范区。
3月12日,北京市地方标准《电力储能系统建设运行规范》公开征求意见,该文件于2021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文件提出,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的户内储能电站防火分区面积不应大于250㎡,并应按额定能量划分储能单元和电池单元,同时满足储能单元额定能量不应超过10MWh等要求。
2025年3月7日,北京、江苏、山东、浙江和湖北省相继启动碳足迹标识试点工作,重点行业碳足迹体系建设纳入地方重点任务,推动碳标识及认证制度建设。
人社部联合北京绿交所启动“碳资产管理”培训,涵盖配额核算、CCER开发、碳金融工具等模块,通过考试者可获国家级证书,助力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应对碳市场扩容。
2月18日,市发展改革委对外发布《北京市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 2025 年工作要点》,提出 20 多项任务措施,其中包含 2025 年本市将建成超级充电站 1000 座。北京正在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和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双标杆”。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将聚焦先进能源、合成生物、智能网联
近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北京市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2025年工作要点》,围绕五个标杆引领工程和强化工作统筹协调推进共六个方面,提出二十余项任务措施。其中,《工作要点》提出加快发展新型绿色专业服务业,包括,推动ESG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交易市场建
1月24日,由深圳国际科技信息中心、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合作的《全球创新城市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评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基于“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指数”(SET指数)形成,对全球30个城市展开深入评估,旨在洞察全球城市创新发展态势,为城市创新建设提供经
“碳达峰时间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系,北京和上海经济发达,是有望率先碳达峰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地方宣布碳达峰时间往往十分慎重,如果过早,可能影响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总的来看,2024年各地区在稳步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稳
1月14日,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统计核算部携手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成功举办《煤炭甲烷排放测量与清单编制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北京大学张远航院士强调甲烷减排对近中期减缓气候变暖具有关键作用,指出煤炭领域减排工作是我国甲烷控排的重点任务之一;国家气候战略中心首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