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生态环境局7月9日印发《北京市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将于9月1日正式施行。办法明确对低碳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碳普惠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其中一类项目减排量可在北京碳市场交易,用于配额清缴抵销。 该办法涵盖方法学管理、减排量交易等六章35条,支持通过碳交易、绿色金融等方式激励公众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投诉处理管理办法》将投诉分为咨询、一般、重大、特别重大四个等级,分别对应白、蓝、黄、红四色预警。一般投诉需5个工作日内办结,重大投诉启动跨部门联席处理机制,特别重大投诉须在24小时内上报金融监管部门。建立投诉处理"双录"制度,电话投诉全程录音,现场接待同步录像
针对碳交易主体信息安全,北京市出台专项管理办法,要求交易系统实行三级权限管控。普通操作员仅可查询基础信息,复核岗具备修改权限,审计岗独立开展合规检查。建立双因子认证体系,涉及资金划转等关键操作需动态验证码确认。信息存储采用加密分布式存储,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对离职人员账户实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投诉处理新规明确"接诉即办"原则,设立电话、邮件、现场三位一体投诉渠道。交易机构须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投诉处理,建立包含投诉日期、处理过程、责任追究等要素的电子化台账系统。对恶意投诉、重复投诉等五类情形明确不予受理,要求投诉人提供真实企业信息及证据材料。处理过程中严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争议处理管理办法》规定,争议调解实行分级时效:普通争议(标的额500万元以下)需30个工作日内结案,重大复杂争议可延长15日。调解期间实行电子卷宗同步归档,关键节点信息实时推送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交易机构提供司法确认衔接服务,经法院确认的协议可直接申请强制执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异常情况应急处理预案》将系统故障分为三级:局部中断(10%以下节点)需30分钟内恢复,区域中断(10%-30%节点)启动同城灾备并在2小时内处理,全局中断(超30%节点)启用异地容灾系统且6小时内恢复核心功能。每级故障对应明确处置团队及上报流程,重大故障处理进展每小时向市
依据《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交易机构将风险教育嵌入开户全流程。新入市投资者需签署电子风险提示函,参加在线知识测试(正确率需达80%以上),并完成模拟交易演练。交易所定期发布典型案例分析,每季度组织碳市场政策解读会,未参加年度继续教育的自愿参与单位将限制交易权
根据《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风险控制管理办法》,交易所明确三类异常交易干预情形:1)市场价格连续三日同向波动超基准价20%;2)单日协议转让量突增300%以上;3)重点排放单位持仓超配额总量150%。触发条件后,交易所可联合市生态环境部门实施临时性限仓、提高保证金比例等措施,干预决定需在官网同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交易数据使用申请按用途分为研究、商业、监管三类。研究类申请5个工作日内批复,商业用途需签订数据使用协议并按交易量0.5‰缴纳使用费,监管需求即时响应。数据使用范围限定在申请载明用途,第三方机构需每季度提交使用报告。违规使用数据将按协议追
北京市发布《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民用航空运输业》(DB11/T 2057-2022),规定国际航线运输量占比超30%的航企须单独核算跨境航班排放。某航司国际航线占比35%,需按ICAO标准分机型报告燃油消耗,使用CORSIA监测方法计算排放量,其中宽体机A350燃油效率参数按3.1L/客公里核定。文件要求跨境航班
北京市针对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发布碳排放核算细则,规定企业自产热源供热量按0.0631tCO2/GJ的基准值核定配额。根据附件2方案,企业需单独计量燃煤、燃气锅炉等自产热源的供热量,外购热力仅需报告不计入履约。以年供热500万GJ的企业为例,年度基准配额为31.55万吨CO2。文件要求供热企业每月上报燃料消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争议处理管理办法》规定调解人员实行利益回避制度。与被调解方存在股权关联、近亲属关系、业务合作等情形的专家需主动申报回避,违规参与调解将导致结果无效。建立含法律、会计、碳核查等领域的百人专家库,重大争议随机抽取5人组成合议组。调解过程允许聘请第三方翻译机构,